当前位置: 艺术头条 艺术头条

数字技术让“传统”焕“新彩”

2024-11-18 15:04:29作者: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量:5779
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信使》杂志近日刊文指出,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巧妙运用数字技术吸引更多参观者,尤其是年轻人。不同于侧重历史知识和实物的文物展,活态遗产展着重文化内容,突出展示人物和过程,这就需要重新诠释和创造性呈现。中国未来的博物馆必将采用“博物馆+”模式,与数字媒体、教育和旅游等行业携手合作,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文化体验。

近年来,“数字非遗”(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)作为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,正在全球掀起一场科技引领文化创新的热潮。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,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,有助于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、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。

在非遗文化数字化的浪潮中,利用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技术,生动展示非遗文化的案例很多,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。例如,故宫博物院的“数字故宫”项目,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海内外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大量文物;昆曲《牡丹亭》进行VR展出,让观众戴上VR眼镜,就能感受昆曲魅力。“数字非遗”不是利用新科技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复制,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,扩大受众面、提升新价值。

在国际视野下,“数字非遗”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“世界记忆工程”,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、损毁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保护;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和传播世界范围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,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人类共同的财富。

在当前的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背景下,“数字非遗”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,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:

技术赋能使非遗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。当前,云存储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高速迭代,是催生“数字非遗”项目的技术保障。数字存储方式变革重新定义了非遗文化的保存模式;同时,数字技术扩展了非遗文化的传播领域,使其得以在新时期通过网络实现广泛传播。

创新理念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。“数字非遗”的吸引力在于它推动了非遗作品与现代审美的融合。在保护非遗文化的基础上,深入挖掘与再创作,诞生出既具古典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新作品,开辟了活态传承的新空间。例如,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李娟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合作推出的“AI数字皮影”系列,通过AI技术重现济南皮影特有的涂色技法,成功为《西游记》中7个主要角色设计了受年轻人喜爱的造型。

政策支持为非遗文化传承营造了良好环境。2016年,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《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三年行动计划》,强调要深度融合互联网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、创新与发展。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,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。这些政策支持与引导,为“数字非遗”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也为其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
总体而言,“数字非遗”不仅是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,更是一场有关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的深刻变革。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我们得以见证历史与未来的对话,同时也引领我们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开辟新路。



我要评论
请先登录
评论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全部评论(0)
相关阅读更多

正在热搜:艺术家艺术百科作品办展

  • 西汉长信宫灯在天津博物馆展出

      1月5日,在天津博物馆举行的“天开一统——秦汉文物主题展”上,包括长信宫灯在内的近400件(套)秦汉..
    2025-01-06 16:55:20
  • 第四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在青岛举办

    12月15日,第四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展,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题材和风格的300余幅工笔画..
    2024-12-16 15:11:37
  • 2024圆明印象·皇家“游”礼文创设计展举办

    12月14日,2024圆明印象·皇家“游”礼文创设计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,此次集中展示了第四届圆明园文..
    2024-12-16 15:09:24
  • 齐白石画展在美国旧金山开幕

    12月12日,为纪念中国艺术家齐白石诞辰160周年,“不肯作神仙——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”在美国旧金山..
    2024-12-16 15:07:16
  • 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在故宫开幕

    12月14日,“文明先锋——凌家滩文化玉器展”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,展览展出来自国内五家考古文..
    2024-12-16 15:04:10
  • 名家笔下的浓浓春意

    冯超然与吴湖帆合作作品 《春竹沁馆图》(请横屏观看)曾晓浒作品 《双栖》龚文桢作品 《春浓》寒汀花鸟作..
    2024-11-18 22:17:27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书画家频道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书画家频道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书画家频道”。

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书画家频道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其他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书画家频道”,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除非无法确认,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,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,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。联系电话:010-6^7;邮箱:zgshjpd@126.com。

不想错过行业资讯?

订阅 书画家频道APP

一键筛选来订阅

信息更丰富

推荐图文/PRODUCT 更多
相关栏目:

艺术头条 文化产业 书画鉴赏 艺术市场 艺术人物 艺术评论 艺术课堂 行业拍卖 展览展示 非遗传人 收藏 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 图说 视讯 行业报告 专题 出版著录 代表作品